前言
俄罗斯作为中国的邻居,国土面积世界第一,跟我们接壤的边境线那是相当长。
原本以为"速战速决"的俄乌冲突,硬是拖成了"持久消耗战",以至于北方那片6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,开始让各方都坐不住了。
说实话,这块相当于64个韩国面积的远东地区,现在人人都想掺和一脚,但谁都不敢明着动手。
这片土地到底有多重要?一旦局势生变,我们又做了哪些准备?
历史教训不能忘
远东面积有六七百万平方公里,比半个中国还大。对我们来说,这串数字背后,是一道刻在中国人心里的旧伤疤。
一个半世纪前,我们在这里丢掉了相当于三个法国的土地。清朝那时候国力孱弱,列强随便欺负。而在跟俄罗斯的交锋中,清政府更是吃了大亏。
1858年的《瑷珲条约》和1860年的《北京条约》,直接让中国丢了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。其中包括现在的海参崴,本来是我们的,结果稀里糊涂就没了。
后来还有中东铁路的事情,俄罗斯变着法渗透东北,搞得中国在自家门口都抬不起头。
别看俄罗斯总共1700多万平方公里,其中西伯利亚和远东占了大头,单远东地区就差不多有700万平方公里。不仅跟中国黑龙江、吉林接壤,历史上也跟我们渊源颇深。
苏联解体之后,俄罗斯继承了其大半家业,领土面积依旧全世界第一,但他们却没有能力发展远东地区,更多的是将其当做与中国之间的“战略分割线”。
远东地区如今已成为中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命脉。
从国家安全角度来看,它就像横在中国东北边境的一道天然防火墙。
如果这道墙塌了,中国东北将门户大开,各种潜在威胁会像寒风一样直接灌进来,导致安全压力倍增。
与此同时,远东的确还是是中国的能源大动脉。我们近五分之一的进口原油,就来自俄罗斯,其中大部分要经过远东的管道和港口。
东北三省冬天的暖气,得靠远东的天然气管道来点燃。
俄罗斯八成的木材,全球最大的钻石矿,还有数不清的稀有金属,都是中国这台巨大工业机器不可或缺的血液。
最终,经济上的互动让我们早就绑在了一起。每年几百亿美元的贸易额,上百个“一带一路”项目,还有在那里打拼的四十万同胞,构成了一张剪不断、理还乱的利益网。
远东地区严峻的局势
乌克兰的战火,烧了三年多,也把俄罗斯耗的精疲力尽。
俄罗斯的虚弱,让远东地区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权力真空。
这里地广人稀到每平方公里还不到一个人,一旦莫斯科的控制力减弱,这片广阔的无人区,很容易就会变成各路军阀和分裂势力的天堂。
到时候,内乱四起,战火纷飞,绝不是俄罗斯一家的事。
依稀记得前苏联解体后,中亚瞬间沦为毒品和恐怖主义的温床。
有专家推演过,一旦远东失控,第一波冲击,可能就是几十万难民潮涌向中国边境。绥芬河这样的小口岸,根本无力承受。
更可怕的,是那些漂在海上的“移动火药桶”。因为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手里,还攥着上百枚核弹头。
如果这些大杀器失去有效管控,落入疯子手里,那将是全球性的灾难。这不是危言耸听,我们东北边境的核辐射监测站,早已悄悄进入了三级戒备。
俄罗斯的火药库要是炸了,没有谁能独善其身。
强敌环伺的远东地区
盯着远东地区这块肥肉的,远不止中国。
美国人已经在阿拉斯加增兵,F-35战斗机中队整装待发,摆明了是为“万一”做准备,顺便还想把手伸向北极航道。
日本人对北方四岛的态度也越来越强硬,谁敢保证他们的野心仅限于那几个小岛。
就连韩国和一些欧洲国家,也都在摩拳擦掌,随时可能打着“人道主义援助”或者“国际维和”的旗号,进来分一杯羹。
这盘棋,已经从双人对弈,变成了群狼环伺的乱局,越下越险。
中国软硬兼施
面对这种惊涛骇浪,我们显然早有准备。
经济上我们用的是“柔道”。通过巨额投资和深度合作,把远东的经济和中国市场死死地绑在一起,让他们离不开我们。
这种绑定并非单向的索取,我们在贝加尔经济特区的项目,甚至要求俄籍员工比例超过七成,聪明地避开了“港口换债务”那种招人话柄的坑。
外交上我们与俄罗斯热线不断,同时跟远东地方政府也打得火热,建立起多层次的沟通渠道。
那四十万华人,更是深入当地的毛细血管,既是经济的桥梁,也是信息的网络。
当然,光有笑脸是不够的,我们也在适度展示肌肉。
东风-17这样的高超音速导弹,部署在那里,不是为了吓唬谁,而是为了划下一道清晰的红线。它就像一根定海神针,告诉所有想浑水摸鱼的势力:别伸手,伸手必被捉。
同时,像漠河的油气储备库、东北与华北的电网互联改造,这些不起眼的基础设施建设,都是在为最坏的情况加固保险。
中东地区的布局才刚刚开始,未来的两年,才是决定欧亚大陆格局的关键窗口。
我们既不能重蹈历史的覆辙,也不可能置身事外。
参考资料
炒股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