筹笔驿
李商隐
猿鸟犹疑畏简书,
风云常为护储胥。
徒令上将挥神笔,
终见降王走传车。
管乐有才真不忝,
关张无命欲何如。
他年锦里经祠庙,
梁父吟成恨有馀。
【语译】
我怀疑当地的猿猴、飞鸟,至今仍然畏惧诸葛亮的军令,而风云变幻,也仍然遮护着军中藩篱。
可叹上将白白地挥动大笔,用兵如神,最终君主还是临阵而降,被驿车押送去敌营了啊。
诸葛亮的才能,无愧于他以管仲、乐毅自比,然而关羽、张飞死去后,蜀中再无大将,又能怎样振作呢?
那年我经过锦里的武侯祠,吟咏罢《梁父吟》后,内心仍有余恨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朱隐山解读 作为晚唐诗坛巨擘,李商隐以爱情诗为现代人所熟知。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,不只由这一种类型的诗来奠定,除了那些极具个性的书写个人情感经历与绮丽风怀的诗,他的咏史诗也是独树一帜、罕有其匹的。
这是一首怀古咏史的七言律诗,所怀的古人、所咏的古事,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及其人生传奇。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(今四川省广元市)北九十里,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,曾在当地驻扎,筹划军事行动,因此得名。李商隐曾入川赴柳仲郢梓州幕府任职,这首诗可能作于在梓幕期间或幕罢回京途中。
诗的首联是说,诸葛亮在此治军,号令森严,时至今日,当地的猿和鸟都不敢靠近,仿佛依然慑于这股凛然之气,而山间风云屯聚,又似长久护卫着当年的军营。这是侧写诸葛亮治军有方、号令严明,其人虽已不在,其气息仿佛长留此间,使后世践访之人均受感染。鱼鸟无知,故用“疑”字;风云神物,故曰“常为”,仿佛其自有意识和主张。
颔联、颈联写蜀汉北伐功败垂成的历史故事:诸葛亮“上将挥神笔”,乃是“管乐有才”,然而“关张无命”,又兼蜀汉后期人才凋零,人力不敌天数,最终落得个后主刘禅出降曹魏的结局。这是对事实的叙述,但叙述中又夹杂着抚今追昔的感慨和兴亡无凭的议论。
从结构上来说,第五句呼应首联,第六句照管颔联。及写至尾联待收,却宕开一笔,言自己昔日曾至成都,访武侯祠,吟诸葛亮当年喜咏之《梁父吟》,尚对他“知其不可为而为之”的遭遇感慨再三,留有余恨,又何况今天亲至当日北伐前线的筹笔驿,其中的遗憾和惋惜之情怎能不更加深沉呢?
前人论此诗者,有“直是一篇史论”的说法,也有很多学者认为,这首诗堪比杜甫吟咏诸葛亮的《蜀相》,或者《咏怀古迹》的第五首(同写诸葛亮)。《筹笔驿》和《蜀相》一样,兼用写景、叙事、议论、抒情,而更重议论,或曰“以抒情贯穿议论”。李商隐写这首诗,自然是吊古,但结合他所处时代的险恶政治环境和国事日非的现实来看,也很难说没有借古讽今的用意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