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底叙利亚政权更迭后,新任总理朱拉尼的外交选择引发全球关注。 这个曾被美国制裁十余年的国家,正通过默许以色列实际控制戈兰高地、加速与西方国家建交,试图在美以主导的“亚伯拉罕协议”框架下寻找生存空间。
叙利亚新政府的外交突围,从沙特到卡塔尔的破冰行动
2025年1月,叙利亚过渡政府外长阿萨德·希巴尼率领代表团密集访问沙特、卡塔尔、阿联酋等海湾国家。 这是自巴沙尔政权倒台后,叙利亚首次与阿拉伯国家恢复高层互动。 沙特迅速重开驻叙大使馆,卡塔尔航空公司恢复大马士革航线,甚至主动提出支付叙利亚公务员薪水。 这些动作背后,是海湾国家试图通过经济援助换取叙利亚外交转向的深层考量。
叙利亚新政府将沙特作为外交突破口绝非偶然。 该国80%人口为逊尼派穆斯林,与沙特同属伊斯兰教逊尼派阵营。 相比之下,阿萨德政权长期依赖什叶派盟友伊朗和俄罗斯,导致与海湾国家关系恶化。如今沙拉政府通过“去什叶派化”外交,试图重新融入阿拉伯世界。
以色列的精准打击,与叙利亚的沉默应对
2025年6月,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代号“崛起的雄狮”的军事行动,摧毁德黑兰核设施及多个军事基地。 值得注意的是,在冲突期间,叙利亚虽境内频繁遭以色列空袭,却始终未对以方行动发表任何谴责。 这种“战略性沉默”被外界解读为朱拉尼政府向以色列释放善意信号。
以色列军方数据显示,2025年1月以来,以军已控制叙利亚南部战略要地,并在戈兰高地部署新型防空系统。 尽管联合国多次呼吁停火,叙利亚过渡政府未对领土问题提出抗议。 这种默认态度,为后续谈判埋下伏笔。
亚伯拉罕协议扩张,从阿联酋到叙利亚的连锁反应
2020年特朗普政府推动的《亚伯拉罕协议》,曾被视为中东地缘格局的转折点。 协议通过经济合作换取以色列与阿联酋、巴林等国关系正常化。 如今,以色列计划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叙利亚。
以叙谈判中,以色列提出三大条件:承认过渡政府合法性、撤出2025年1月占领的叙南地区、将叙利亚从“支持恐怖主义”名单中移除。 作为交换,以色列承诺推动美国解除对叙制裁,并允许部分重建资金流入。 这种“以安全换承认”的策略,正在改写中东传统外交规则。
戈兰高地,被牺牲的主权与现实的生存逻辑
在最近披露的谈判细节中,叙利亚代表全程避谈戈兰高地问题。 这个自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被以色列占领的叙利亚领土,如今成为新政权的“外交筹码”。尽管叙利亚宪法仍宣称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,朱拉尼政府已默认以方实际控制。
这种妥协背后是严峻的经济现实。 叙利亚战后重建需至少4000亿美元资金,美国制裁导致该国无法获得国际贷款。沙特等国提出的重建计划,均以承认以色列安全利益为前提。 一位参与谈判的叙利亚官员透露:“我们别无选择,要么接受现实,要么继续在废墟中挣扎。 ”
阿拉伯国家的两难抉择,对抗伊朗还是拥抱以色列
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近期访问大马士革时明确表示:“解除制裁才能实现地区稳定。 ”这种表态折射出阿拉伯国家的集体焦虑。 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持续袭扰红海航道,迫使沙特等石油出口大国寻求外部支持。
以色列军方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其摧毁的伊朗无人机中有60%经由叙利亚领空进入以色列。 这种“代理人战争”模式,让阿拉伯国家意识到与以色列合作才是遏制伊朗的最有效手段。 阿联酋甚至提出与以色列共建“中东防空联盟”,共享伊朗军事动向情报。
美国的战略收缩,与以色列的扩张野心
特朗普政府在中东采取“有限介入”策略,这为以色列提供了行动空间。 内塔尼亚胡在击落伊朗无人机后公开表示:“中东秩序正在重构,以色列将主导游戏规则。 ”这种自信源于美国默许下的军事优势,以色列F-35战机中队已进驻约旦空军基地,可直接打击叙利亚境内目标。
这种扩张引发地区反弹。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警告:“任何改变叙利亚领土现状的行为都将导致新战争。 ”俄罗斯虽在安理会否决解除对叙制裁,却默许以色列对伊朗目标的打击。 大国博弈的真空地带,正被以色列逐步填补。
重建计划中的暗流,经济援助与政治条件捆绑
欧盟近期批准解除对叙利亚银行业制裁,首批3亿欧元重建资金即将到位。 资金使用受到严格限制:必须用于与以色列接壤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。 这种“有条件援助”实质是将经济重建与地缘政治捆绑。
在黎巴嫩,真主党开始调整策略。 其控制的边境城镇出现罕见景象:部分武装人员转行从事物流运输,将叙利亚重建物资通过贝鲁特港运往欧洲。 这种“去军事化”转型,暗示地区武装势力正在适应以美主导的新秩序。
#图文打卡计划#
炒股10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